3月30日,“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福寿园国际集团协办。来自医学、哲学、生死学、生死教育、殡葬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网上报名的公众人士共400余人参加论坛。
参加“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北京大学清明论坛的学者嘉宾们合影
本次论坛以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为议题,借清明节之特殊氛围,以期不断打破国人避讳死亡的语境与禁忌思维。论坛汇集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教授,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葛剑雄,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罗点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知名医学人文学者王一方,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伊华等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从人本角度探讨死亡的本质与灵性,旨在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生死教育、生死观念提供辅导与引领。
此外,本次论坛形成了各界共识:“美好生活不仅在于物质世界的丰富,更在于精神家园的丰赡,不仅在于生的精彩,也在于死的安详,生死两安,生死两悦。”据悉,未来五年北京大学清明论坛还将持续举办,并不断跨界、跨地域、跨学科运作,主题也将延展至“死亡与艺术”、“濒死现象与死亡体验”、“哀荣与爱的遗产”等。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伊华代表组委会宣读《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共识》
人类如何面对死亡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清明既是一个科学的节气,又是一个文化的节日,在清明时节关注、讨论生死问题是大有必要的。死和生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在对待生死问题和其他宗教不一样,我们看重死亡,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教授致欢迎辞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做主旨报告,他表示死亡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每个人都必然走向死亡。我们今天研究死亡的时候,可能很多问题现在还不能解决,但是我们还是要对科学给予敬畏。探索未知是人的本性,因此探索死亡的本质也在路上。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做主旨报告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葛剑雄做开场演讲,他提出在人类历史,死者多于生者,死亡过程的发生多于生命过程。各种唯心观念将死亡看成进入另一个境界的开始,或由物质向精神的转换,而唯物主义者则将死亡视为作为物质的人体和依托于该人体的精神的消失。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葛剑雄《人类如何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