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绘画之第一人”–曾德甫
曾德甫 ,男,汉族,重庆璧山人,民盟盟员,江苏正则艺专和北碚健生艺专毕业。历任璧山师范学校、永川第3中学美术教员,永川县电影院美术宣传干部、副经理,永川县政协常委、文体工作组长、管理科长,永川县人民代表,永川地区科普美协副主席,永川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永川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永川书画院副院长,永川市文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重庆国画院特约画师,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吕凤子学术研究会顾问,永川区文联顾问,永川区美协名誉主席,永川诗词学会顾问。1992年被聘任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曾德甫书画作品集》、《老甫书画》等。
曾德甫1924年秋出生于璧山县正兴乡(今正兴镇),家境贫寒,父亲先在酿酒作坊记帐,后去重庆南岸当学徒做皮鞋,全家迁往重庆。父亲早逝后,母亲外出帮佣。曾德甫早早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十二岁即到餐厅当学徒挣钱糊口。1939年日寇对重庆实施“5· 3”、“5·4”大轰炸,他携母逃回璧山老家。
曾德甫求学道路艰难,在姑妈的支援下,勉力上完小学和初中,其间有三次曾因学费困难辍学谋生。20世纪40年代,私立江苏正则艺专西迁重庆璧山,1945年曾德甫考入该校,师从著名画家吕凤子、谢孝思、苏葆桢等前辈,从此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吕凤子先生是正则艺专创建人,一生文人本色,不事功名权贵,其平生口头禅是“艺术制作即是人生制作”,这对曾德甫一生影响甚巨。抗战胜利后,正则艺专迁回江苏丹阳,曾德甫转入私立健生艺专(北碚),以半工半读的身份就读,直至解放。
1952年2月曾德甫参加工作,任璧山县城关小学和璧山师范学校美术教员,1954年调任璧山县第二中学美术教员,1956年复回璧山师范学校,1957年调永川三中工作,1960年由于“革命的需要”,调永川电影院作美术宣传干部。1982年在永川县政协任驻会常委,1986年退休。
1972年,曾德甫复拾童趣,重操旧业,潜心于中国花鸟画的研究。其后收益颇丰,尤其是画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生涩苍辣,坚韧凝练”,独创了“倒卷枝”的笔法,为他家所未见。1997年他在日本举办个人美展,被日本防长新闻誉为“梅绘画之第一人者”。在川、渝两地书画界,有“曾梅花”雅号之誉。出版有《曾德甫书画作品选》行世,书中精选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传统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他“深研究传统而不拘泥于师传,中西兼融而不失中国文人写意画的品格”,竭力摆脱陈法,张扬个性,融入了自己的命运和精神体验。2000年他赴京举办联展。曾德甫的梅花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专家杨仁凯在人民大会堂中曾评他比关山月还得好。他们素未平生,由此可证其书画造诣之深。曾德甫在西欧巡回展览,又受日本邀请去开个展,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曾为之题词。2001年朱镕基总理、外事部主任王海容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留影纪念,以画梅花享誉世界。
除绘画外,曾德甫的题画诗多自出机杼。他极崇原创,决不因袭他人。其书法则承传“碑”的沉雄刚健,又渗透了金石的刀味。
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展出和在报刊发表,并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擅长写意花鸟画,尤喜画梅。所作梅花在当代画坛独具一格。《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有专文介绍:深研传统而不拘泥于师傅,中西兼容而不失中国文人写意画的品格;紧扣时代脉搏,尊重当代观众,作品力求清新雅致而又富有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