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你知道浦东开发的高楼大厦背后,是如何为了保存一座民宅而不遗余力吗?你知道上海改革开放“第一枪”——土地批租改革试点是如何打响的吗?你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的友好城市已经遍布世界上57个国家85座城市吗?……
6月26日,由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主办的2018“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社会科学院提供学术支持,沪上各位历史研究专家共同回顾和探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土地批租改革试点、友好城市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电影改革等重大历史进程,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8“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嘉宾合影
“浦东开发的思路和做法,也是城市记忆”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参加本次论坛并做演讲。作为早期浦东开发开放的领导者与亲历者之一,赵启正表示“先贤与城市记忆”是非常有意义的讨论题,因为高楼大厦、工厂、机场、港口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记忆,而当初浦东开发的思路和做法,则是脑海中的记忆。此外,原上海市浦东新区常委、宣传部部长邵煜栋也介绍了他亲历和见证的浦东开发历程。
赵启正讲述了浦东令人瞩目的开发背后,曾经的一件保存民宅、留存历史的小事。1990年政府决定在浦东陆家嘴建造一块绿地,作为“城市之肺”。拆迁工作在进行过程中,被一户人家的房子“卡”住了。这幢房子建于民国初期,墙上瓷砖由英国进口,门框上还刻着法国画,屋梁上则有“三国演义”的人物木雕。
有关人员召开了会议,决定不惜一切手段要将其拆除。当时赵启正摇摇头说:“如果拆了,将来不能原样复建,拆房部门只须写个检讨报告。这处人文历史遗迹就在浦东这块土地上被抹掉了,我不能同意。”最后他拍板:“这是一个决定,希望大家执行,如果我不幸早逝,那就是我的遗嘱。”这番话说得当时在场者为之动容。事后,澳大利亚一位外交部副部长访沪时获悉后表示:“建造摩天大楼很容易,留下一处人文遗迹很难。”
赵启正表示,这件事已过去许多年了,与那些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却让他十分珍惜。“伟大的开发建设,当然要追求完美与速度,但建设者往往容易忽视历史文脉的遗迹。这恐怕也是我们过去没有做好的。”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做主旨演讲
原上海市浦东新区常委、宣传部部长邵煜栋《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和见证》
上海改革开放“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