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淞沪会战80周年,你知道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敌的故事吗?你知道上海抗战时期的“难民教育三君子”吗?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所日军的慰安所是在上海设立吗?你知道国际舆论是如何报道淞沪会战,而又有多少国际友人声援、支持乃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抗日战争中呢?
6月26日下午,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举办了2017“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沪上国际友人及历史研究专家共同探讨“全民抗战中的上海与国际友人”。此外,论坛现场还发布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出品的“重返抗战纪念地”系列纪录片,七位专家学者来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国际救济会难民收容所原址(现为上海交大医学院内)、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等七个抗战旧址或纪念场所现场讲述历史,重现抗战风云,缅怀先烈先贤。
2017“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嘉宾合影
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俊豪致辞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致辞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仅36天,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淞沪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八一三淞沪会战。而时任第88师262旅中校参谋主任的谢晋元将军,便是在四行仓库率领八百壮士抗击日军,写下了上海抗战历史中非常光辉的一页。
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在论坛上展示了父亲写给母亲凌维诚的家信。“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淞沪作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说明写信的时间,正是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夕,谢晋元即将率领第262旅从无锡开赴上海迎敌。谢继民说,父亲在信中表示一心为国杀敌,履行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职责,为国不能顾家。但又始终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只能把一切重担,都托付给母亲。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杀敌,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谢晋元与四行仓库保卫战》
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陈一心在论坛上讲述了抗战爆发后,他父亲陈鹤琴和赵朴初、刘湛恩在上海办难民教育和难童教育的故事。1938年初,陈鹤琴担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简称慈联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刘湛恩(沪江大学校长)任副主任,赵朴初等任委员,指导各收容所难民教育,扩大了难民教育的合法权力。
抗战时期上海的难民教育不仅注重教育和培养难民的谋生本领,还向他们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在中共地下组织推动下,由陈鹤琴为首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成人义务教育促进会,在全市各区办起11所夜校,吸收工人、失学青年和家庭妇女,夜校共办5期,有5000名学生参加,成为一支活跃在“孤岛”上的文化战斗队伍。在1938年8月至1939年初,赵朴初争取到国际红十字会和各界的赞助,以“移民垦荒”为由,巧妙地分三批安排受过培训的青壮年难民千余人赴皖南、苏北,参加新四军。